难堪旧事
2005-02-25, 23:35
马龙
莱茵通信2002年第2期

八六年我上MBA时,不少人都疑惑不解:工商管理硕士?进工商局还要研究生?说老实话,即使我本人也不大清楚MBA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只是招生广告中那条最后阶段到欧洲实习半年着实吸引了我。经过两年半( 其中包括半年英语强化训练)的学习煎熬,我们终于在八九年一月踏上了欧洲大陆。

由于我们属于中国与欧共体联合培养的,所以同学们被分派到不同的欧共体国家的大企业去做毕业实习。我与十六名同学被分派到德国。来德最初的两个月一起在法兰克福的歌德学院学德语。歌德学院专门给我们成立了一个班,上下午都有课,可大家那时都想着在德国总共才呆几个月,回去后也用不上这难听难说的德语,所以都不好好学,一下课就到处乱转闲逛。来德最初的难堪事都是在这两个月发生的。


跳蚤市场

我们那时住在法兰克福的青年旅社,离此不远就有一个很大的跳市,每周六开市。整个跳市分为电器、旧衣服、自行车及汽车配件、旧家什等区域。我们周六的一大半时间都消磨在逛跳市上了。大家似乎对旧呢子大衣和皮夹克很感兴趣。我记得有位同学花五马克买了件皮夹克,回来一翻兜儿,居然翻出一张十马克纸钞,可让大伙羡慕坏了。于是那以后,大家都落了个挑夹克先翻兜儿的毛病。有一天我碰到一个国内代表团,七八个人,每人都手拎一个天蓝色的大垃圾袋,围着一位土耳其大娘摊主,举手比划着砍价。那土大娘居然会用中文从一数到十,最后代表团全体成员满载而归。一人拖一个硕大的装满旧衣的垃圾袋,鱼贯而行,甚为惹人眼目,此景以后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大家出国前都不大清楚该带什么东西好,我也不知受哪位先知的指导,居然带了大半行李箱卫生纸和一号电池。到了德国一样也没用上,气得我直想骂娘。有同学竟有先见之明,带了整大盒整大盒的清凉油(一大盒好象是50 小盒,记得是龙虎牌)。他用一大盒清凉油换来一个带收音机功能的随身听,让我好不眼馋。


色情电影

我们隔三差五地就到火车站附近的红灯区闲逛。开始是呆在人家小赌场围观。我们一伙儿总有七八个,光看不玩。几次下来,赌场老板就不给我们好脸色看了,我们只好放弃了这一乐子。

有一回我们蹑手蹑脚摸上一家妓院。上了一层,见迎面的房门大敞着,昏暗的灯光下一位身着三点式的女郎横卧在床上,我们瞅了半天,那女郎竟纹丝不动。有个同学不觉小声说,不会是假的吧?话音刚落,就见那女郎“腾”地坐了起来,吓得我们撒开丫子就跑,都跑到街面上了还不敢回头看。

我们几次路过色情电影院,几次只是好奇地看那电影广告,就是没敢进去。一是觉得看这东西不大地道;二是舍不得花钱。终于有一天我们又到了这家影院前,有同学提议说:好不容易出来了,该开开眼界,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应该全面嘛。大家你瞧我,我瞧你地,都没有表示,却都站着不动,好个心照不宣。于是又有一位同学问,咱们看什么样的?三部影片,门票分别是十、十二、十四马克。有人说,看便宜的吧。马上有人建议,看贵的。这时,一同学先知先觉地说,这门票价格准是根据片子的流氓程度来定的,不看是不看,要看就看最流氓的。大家不再言声,都随着他走进去。看来都生着一样的花花肠子。

进门时每人还领到一瓶小酒(就是一口能喝完的那种)。摸黑进去,影片是NON-STOP 放映,连轴转。定睛看那屏幕上的情景,一下子目瞪口呆,热血沸腾,从未受过这么大刺激,太刺激了!这可是实打实地真干呀。一点多余动作,废话都没有,不愧是绝对流氓电影。只看得哥几个口干舌躁,顺嘴再把那瓶小酒喝下去,顿时如火上烧油,身心不能自已。弟兄们就这么定定地,一声不吭地看着,直到电影放了两个来回儿,才有一位同学回过味来,都半夜了,咱们赶紧回去吧。大家这才恋恋不舍地走出影院,一路无话,估计同志们还各自沉浸在惊心动魄的色情世界里。


一毛不拔

我们的吃,住及学习费用(甚至笔,纸的费用)都由欧共体管理基金会出了,还另发500马克零用钱,可大家都想着半年后回去带个两大件,四小件的(那时公派出国一年有四大件,八小件指标),一个马克都不舍得花。花十四马克看那场流氓电影是那两个月中最大的一笔开销了。

有一天我们的德语老师教我们怎样在德乘车购票。她就带领我们到就近的一个地铁站。她说,我们现在乘车到市中心的歌德歌剧院。她先打出一张票,然后要我们照她的样子买票。我们一看显示器上2,50DM,便你看我,我看你的不做声。老师还以为我们没明白,就指着她身边的一位同学,一定要他掏出硬币打票,他只好乖乖地做了。这时有一位同学说,我没硬币,我到歌德剧院门口等你们吧。其他同学也立刻符合说:我们也没有硬币,我们还是到歌剧院门口见吧。老师没办法,只好带着那位垂头丧气的同学坐地铁去了。

我们其中有两位同学语言培训结束后,要到汉莎航空公司实习。大概欧共体管理基金会向各大企业介绍说,我们是中国未来的高级管理人员。所以汉莎公司很重视我们,邀请我们于某一天参观他们在法兰克福的飞机修理中心,公司接待人员将在修理中心门口迎接我们。我们一打听,从市区到那个修理中心往返要花七马克的车钱,就都不想去了。这个说有病,那个说有事,最后只有要到汉莎公司的那两位同学去了。两位直到晚上才回来,他们说汉莎公司为我们十七人的参观做了十分精心安排,没想到只有他们两人去,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四个月后我们一起到汉堡的一些大企业参观,汉莎公司在汉堡的飞机检修中心专门派车到饭店接我们过去,看来人家最终还是明白了。

莱茵通信2002年第2期



[ 发表评论 ]
找个好工作——如何写求职信?
2005-02-18, 00:15
程辛
莱茵通信1996年

  寒窗十年、学海无涯,一天终于熬到了头,接下来的第一步,当然是写求职信。然而心头涌起的首先竟是提笔忘字的感觉。这求职信应该怎么写呢?

  外表:力求略为与众不同

  目前,职业市场总的情况不够景气,一个肥缺,求职者如果不上数百,那简直就是招聘广告撰写人玩忽职守。在一大堆,甚至若干大麻袋中让人家选中你的求职材料,要靠运气,也要靠你的求职资料一眼看过去就能显示出略为与众不同。说来容易,做到难。几年前,搞个象样的文字处理程序、用个激光打印机就能起到一定效用;今天,采用彩色印刷的、选用大幅照片的或是故意用手书、甚至在求职资料上胡抹乱画的应有尽有。

  一些懂得印刷品设计的人,致力于认真设计一张求职资料封面。按说,求职资料的第一页应该是求职信本身,但近年来,笔者自己就经手了许多份求职资料,其第一页是一张5 x 8 cm的照片,底下仅仅一、两行字,如:

  Dipl.-Ing. Robert Maier,Ihr Mann für den neuen Markt in China.

  有的人用幽默的方式把自己的国籍、民族通知给未来的上司,如一个中国人在封面上不用自己的照片,而轻描淡写地画了一顶草帽。

  就是求职信用纸也不能放过。一般都不用常见的80g纸,而采用至少120g、加水印的上等纸,颜色也有不用纯白的。

  原则上来说,有人事决定权的人都较为保守,所以,人事专家们一般建议求职信的外表不应过分出格,以免弄巧成拙。过于寒酸、连A4信封都舍不得用的求职者自然每每得不到响应;而采用真皮包装,或是装扮得花绿乎哨的求职信也总是被退回。

  据本人多年观察,国人求职信的趋势是过于平淡、保守,这除了文字水平本身这一难于短期内改变的因素之外,怕出丑,恐怕是重要的心理障碍之一。其实,说得夸张一点,写求职信就是为了争取到人事科长们面前“出丑”的机会。

  这里,掌握“略为与众不同”这一尺度,确实要求每一个求职者投入自己的聪明才智。

  内容:最最忌讳千篇一律

  有位朋友,大概是为了向自己的老婆证明自己求职心切,毕业后不久就写了近百封求职信,求职的目标,从科研、开发,到生产、销售,从德国到中国,各类职位,应有尽有。耐心读一读他的求职信,发现除了地址,称谓,少数几句和所求职位有关的话以外,多数求职信完全雷同。这是求职信的大忌。

  首先,谁都知道你会用计算机,人家只要看破你这种广种薄收的企图,就一定会毫不客气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上班公司的谢绝信就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打印。

  其次,人非圣贤,不可能样样精,一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求职信,一定是模棱两可,因而豪无价值。两个星期前接到一位学生物的德国女士的求职信,通篇只讲自己做过这个、学过那个,竟忘记讲她到底是想寻找什么样的一个职位,生物研究?软件开发?实习?假期打工?这样的求职信不管送到航天局还是火葬厂倒是都会得到同样的待遇;最多在公司的数据库里留下一个统计数字。

  专家们告诫说:“求职信必须经对目标公司和职位的认真考察而后写成。请先取得你未来潜在的雇主的信息,衡量你是否适合、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再动手写求职信。”

  构成:职业履历最为重要

  职业履历(Beruflicher Werdegang),简单地说,就是履历中与所求职业直接有关的那一部分进行的综合和详细说明,这是许多求职的同仁常常忽略,然而至少对于已有职业背景的求职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求职资料组成部分。

  让我们先从整个求职资料的构成谈起。

  传统的求职资料由下列三部分构成:甲、求职信(1页);乙、履历及照片(1-2页);丙、学历、证书等文件(页数不限)。近年来,则出现了新式的如下结构:A、照片封面(1页);B、求职信(1页);C、职业履历(1页);D、美国式的详细履历(页数不限);E、学历等其它文件证明(页数不限)。A,C-E装订成册,B则作为单张纸,或是与资料同时装入信封,或是夹在封面下面。

  B比较起以前甲的效用大大下降,不少B的内容仅局限于一般的礼貌。无论是甲还是B,严格地讲都不是求职资料的组成部分(所以公司退还求职资料时一般不退求职信),而这也正是甲蜕变成B的最重要原因。E和丙可以说完全相同,重要的变化是由乙到A、C、D的演变。

  A的作用上文已经阐明,在此不再累述。D的出现,反映了特别是技术、科研和市场这些对在这里的同仁们最为抢手的领域中,职业的迅速变迁。大学时学了什么学科,相对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要紧的还在于你参加过什么研讨会、训练班(去英国学过六个星期英语?);在研究机构傻坐了五年的人既然也有,你就必须一项一项地说明你那五年完成了多少科研、开发项目。美式履历常常有四、五页之多,无所不包。除了一丝不漏地记下全部学业、职业经历(插队时做过小队长?开过拖拉机?)以外,不要忘记你所获得的各类学业(全校第一?全市第一?)、职业奖等,参加学联、莱茵通信工作的同仁,也应将其完成的工作和担任的职务写入。然而,D这么长,已经带有原来丙(资料)的性质,而且履历中免不了有一大批如中、小学一类不最重要的东西,重点常常难以突出。职业履历,因此应运而生。

  职业履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回答人事方面每每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选你不选他?因此,职业履历也必须根据目标公司、职位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每次重新撰写。应招求职时,可根据招聘广告上提出的条件和你对职位的理解逐条选入你美式履历中的内容,再加以详细说明。

  例如某生物医学研究机构招聘一跨地区生物信息计算机网项目的协调人,其任务包括为各地的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及培训。一生物博士求职时的职业履历为:

  1987-1993在……大学学习生物硕士考试成绩:……

  论文题目:……

  1993-1999在X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题目:……

  工作方法:……

  博士考试成绩:……

  其它科研项目:……

  1998-2000在全德学联担任……项目协调人组织下列研讨会及讲座:……

  2001年10月赴英进修英语三星期2001-2002参加……职业训练中心计算机商业(Computerkaufmann)专业培训培训重点:计算机网络、……

  如果你负责招聘这一职员,看到这样的职业履历,你难道不愿意与求职者面谈么?

莱茵通信1996年

[ 发表评论 ]

返回 下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