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花园
2005-02-13, 23:01
傅优
莱茵通信1991年第1期

  并不是所有的露天啤酒馆都可以被称为啤酒花园的。我在这里要说的,是那种地地道道的巴伐利亚啤酒花园,是“Bear Goadn”。严格来说,除了巴伐利亚之外,其它地方都没有啤酒花园。

  啤酒花园,顾名思义,只卖啤酒。除此之外,其它水酒概不出售。烈性酒不卖,这些酒太凶,一喝就上肝火,劳神伤身不说,越喝人的情绪越坏;果汁不卖,可乐不卖,矿泉水也不卖,喝这样东西淡而无味不说,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没有什么大的促进作用。但啤酒可不同!啤酒之所以成为啤酒的最重要原因,是它的酒性不急不缓,只要你一口口、一杯杯地喝下去,身子就会渐渐地飘将起来。古今中外的先哲们都体悟到,人真正的幸福、极乐只有在一种安逸、怡然的状态中才能达到。无节制地纵乐只是一种缺乏基本人生修养的表现。而啤酒则能把人缓缓地、舒舒服服地带入一个怡然的佳境。

  只有当外界的环境与内心里的这种情趣相协调时,我们才有可能去体验先哲们所向往的那种意境。所以,啤酒花园的格局来不得半点马虎。

  最重要的当然是啤酒,并不是所有啤酒都可以在此出售的,这里卖的啤酒一定要是刚从啤酒桶流出来的新鲜啤酒。瓶装啤酒,不管瓶子做得有多么漂亮,一概不准出售。罐装啤酒——那是崇尚麦克唐纳快餐的美国人的货色——连想都不要想!

  从酒桶里流出来的啤酒一定要用马斯杯来装。一马斯(Mass)相当于一升。啤酒就是要一升一升喝的。马斯杯有用厚玻璃做的,也有用陶瓷做的,圆桶形,带杯柄,大大方方,踏踏实实。啤酒花园里的跑堂,不论男女,都要身强力壮,客人多时,要一手揽五至六个马斯杯,那重量决不下一二十公斤。

  对于我们的女同胞来说,没资格做啤酒花园的跑堂,除了力气不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穿那种名叫丁得儿(Dirndl)的巴伐利亚民间服装,极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在啤酒花园里做女跑堂非要穿丁得儿不可,否则客人就要起来抗议。丁得儿上装一般是一件浅色的衬衣打底,外面是一深色的兜胸,下身配一敞开式的裙子。丁得儿的衬衣和开胸一般在肩下二十公分左右,特别是当啤酒小姐弯下腰来向你递酒的时候,那丰满的胸部就象那澄澄的啤酒一样,极为诱人。

  接下来就是桌椅。啤酒花园里的桌椅一定要大气派。大气派并不是说要什么豪华,正相反,越朴实越来劲儿。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的都是四、五米长,半米来宽的大长桌,长桌两边摆着同样长的板凳。桌凳的颜色许多时候是成绿色的。为什么是绿色?与绿党政治毫无关系,我想主要是与花园的基调协调吧。这些桌凳经常是有些摇摇摆摆的,所以客人坐下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左摇摇,右晃晃,发现桌凳的哪一个角不稳,然后用放在桌上的啤酒杯厚底垫去垫好桌凳角。有时一次垫得不满意,还可以再垫一两次。但一连垫四五次都垫不好,那就无奈了。对于地道的啤酒客来说,垫桌角已经从一种实在任务发展成了一种仪式。即使是桌凳稳稳的,客人坐下来之后,也要左摇、右晃、东盼、西顾、起身、垫角,再摇晃一个来回,然后才坐稳。用哲学语言来说:垫桌角这一仪式是有其特定的符号意义的,它就是说:“好了,现在开始喝了!”

  花园者,在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指一定要有花,但一定要有一棵或者几棵浓郁成荫的大树这大树还不能是随便哪一种树,这树必须是栗子树。要是栗子树的原因主要不是栗子树的宽枝大叶和它秋天迷人的金黄,而是栗子!为什么要栗子呢?要它来下酒吗?那就是外行了。在啤酒花园用来送酒的是“陪丑儿”(Brezel)——一种烤得硬硬的、稍带咸味的8字形烘饼。“陪丑儿”有时硬得象石头一样,不过据说这才叫有味儿。带壳的栗子比“陪丑儿”更硬,但在这种场合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讲了你不要不相信——用来打头的。如果你哪一天坐在啤酒花园的栗子树下,一边慢慢地喝啤酒,一边漫无边际地冥想。突然,一颗栗子掉下来打到你的头上,起了个大金包儿。那就绝了!这一打值得你细细地回味几个钟头。在这悠悠的回味中,那种飘飘怡然的境界悄然而至。落栗打头,对真正地领会喝啤酒之要道的人来说,这就是最高的加冕。当然,这种事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只会碰到一次,但就是为了这一次,栗子树就不能少。人生中大凡珍贵、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常遇,有的甚至盼了一辈子都与其无缘。而恰恰是这些东西才使生命有了盼头,有了意义。所以啤酒花园里的栗子树是少不了的。

  如果我们要求啤酒花园的格局要百分之百的地道,那么就还要一个由十几个大腹便便的乐师组成的铜管乐队。和这里卖的酒、用的杯、坐的凳子和种的树一样,啤酒花园的铜管乐队也不能是随随便便的一支乐队,而是有它的特殊风格的。其特殊之处并不在于他们演奏的都是些下里巴人(下里——民间也,巴人——巴伐利亚人)的乐曲,这种乐曲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一流至五流乐团都能演奏。其特殊之处在于全体乐师的心不在焉、索然无味的表演。我敢说,我从来没有看到其它任何一个乐团的演奏要比啤酒花园铜管乐团的演奏还要敷衍了事的。这种乐团的乐师们都特别容易口渴,刚刚才吹了两三个曲子,首席乐师就把号一放,举起放在身旁他那杯带有锡盖儿的精制瓷马斯杯,面向听众大叫一声“好!(Prost!)”,然后深饮一口。下面的听众这时显然意识到了有乐团在演奏,也举起马斯杯应到“好!”,随后各人均深饮一口。

莱茵通信1991年第1期


[ 3197 评论 ]
简介德国的医疗保险系统
2005-01-24, 12:43
阚兴云
莱茵通信2002年第5期

当七月全国高考来临之际,高三级的张同学,却因病魔的缠绕无缘塌进高考的考场。

2001年11月份的一天,张同学突然感觉头痛,继而呕吐难止。面对突如其来的病发,家人无比担忧,于是马上把他送往市人们医院进行检查。医院的检查结果为“脑肿瘤积水”,并应用了最先进的“交叉刀照射”疗法对他进行医治,但效果并不明显,病情也未能得到控制。数月过去了,张同学的身体下肢已经瘫痪,移动只能依赖轮椅。

为了寻求更好的医治,现在张同学已被转往医院的神经内科,但院方依然还是未能准确地查出病因,无法有效改善病情的恶化。

沉重的医疗费用,更使张同学的家庭雪上加霜,其父母都是普通村民,父亲是当地的小学教师,靠着微薄的工资来支付儿子昂贵的医疗费,母亲在家种田根本没有收入来源。自从病情突发到现在,家庭经济已经极度困难。

在此,万分期望每一位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朋友,能伸出你们善良之手,救助一下正被病魔苦苦折磨着的张同学;尤其是各位神经内科、脑科专家或医师,更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建议和帮助,希望各位能救张同学于危难之中。让我向全世界呼吁:所有善良、富有同情心人们行动起来吧,救救这颗不息的生命!

这封信是我在人民网健康论坛上看到的(《请救一救这颗不息的生命》[无名情人]2002-07-13, 17:53:05),读了让人痛心。

这种事情在德国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医疗保险系统。这个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呢?在这里,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德国的医疗保险系统。

德国的医疗保险系统,只是社会保险系统里的一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社会保险系统不断完善,从最初的医疗保险,到前几年才定下来的护理保险,使这个系统彻底完善。

德国的社会保险系统包括:医疗保险、护理保险、事故保险、失业救济金保险、退休金保险。再加上社会福利系统,德国变成了一个全保险的社会。

德国的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系统组成。这两个系统是这样运作的:所有的有工作的人都必须保险。没有工作的家属、孩子可以随有工作的家长一方保险。靠社会福利生活的人,由社会福利局给他们交保险金。工人和雇员月工资在6300马克(现在是3500欧元)以下的都必须在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保险。超过这个限度可以自己选择。

所有在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保险的人,根据不同的保险公司交纳11—14.7%的月收入。其中一半是自己付,另一半是老板给付。私人保险公司因人、因病而异。年轻人,身体好的人,相对便宜。但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就很贵。私人保险比法定保险有很多的“好处”。比如:住院可以要单间,可以请主任看病,可以指定由那个医生手术等等。在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保险的人,如果也想享有这些好处,就必须再买一个附加保险。

有了保险,可以做什么呢?医疗保险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疾病预防,疾病的治疗、护理,住院,看牙医,病假工资,家庭补助金,孕妇补助金,死亡补助金。

所有被保险的人,都持有一张保险公司发给的医疗保险卡。病人拿着这张卡片就可以看医生了。德国的医生都是与保险公司有合同的,医生直接与保险公司结账,病人不需要为这些事情操心。德国是家庭医生制,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有了病就去看这个医生。如果病重、或者需要检查,家庭医生就开转诊单,让病人去看专科医生,或者去医院。

在德国看病是不花钱的,有了病可以随时看医生。德国有超过110000的医生和将近50000的牙医,病人可以持卡选择任何医生看病。女人20岁后、男人45岁以后,每年可以免费做生殖系统的防癌普检。35岁后,每两年可以做一次心血管系统功能和糖尿病的普查。不满六岁的小孩子有权力要求作检查,以提前发现各种隐患的疾病。十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要求作一次普查,看一看孩子有没有身体、智利方面的发育障碍。

拿药时,病人要根据包装的大小承担一部分费用。小包装一般是20片,病人花4欧元。中包装是50片,病人花4.5欧元。大包装是100片,病人花5欧元。所有超过的部分,都由保险公司承担。低收入的人,可以申请免费。

小孩子牙齿矫形需要家庭先预付20%的费用,如果治疗过程全部结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保险公司将退回这部分预付的治疗费。但是如果治疗中途停止,保险公司将不退钱。

住院时,病人每天要交部分费用。费用是每天9欧元,但每年不超过14天。如果是重病,需要长期住院,超过14天的,就不需要交钱了。有工作的人,每四年可以申请一次三个星期的疗养。

如果病人行动困难,不能自己步行去看医生或者去医院,可能从医生那里得到一张打车的“药单”。根据病情,这张药单可以是出租车,也可以是救护车。如果病人没有免费的证明,他要自己付车费13欧元,其他的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

如果是慢性病,病人不能工作,半年后保险公司将支付病人“工资”(半年内由雇主支付工资)。如果是同一种病,三年内保险公司最多支付78周工资。

医疗保险的功能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细述了。

这个医疗体系很好,保证了每个人都可以看得起医生、吃得起药,绝不会出现有病、无钱看不起医生的问题。但是,要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德国这些年,失业率持高不下,再加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这给医疗保险公司带来了不可解脱的矛盾。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债台高筑。

莱茵通信2002年第5期


[ 发表评论 ]

返回 下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