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好工作——如何写求职信?
2005-02-18, 00:15
程辛
莱茵通信1996年

  寒窗十年、学海无涯,一天终于熬到了头,接下来的第一步,当然是写求职信。然而心头涌起的首先竟是提笔忘字的感觉。这求职信应该怎么写呢?

  外表:力求略为与众不同

  目前,职业市场总的情况不够景气,一个肥缺,求职者如果不上数百,那简直就是招聘广告撰写人玩忽职守。在一大堆,甚至若干大麻袋中让人家选中你的求职材料,要靠运气,也要靠你的求职资料一眼看过去就能显示出略为与众不同。说来容易,做到难。几年前,搞个象样的文字处理程序、用个激光打印机就能起到一定效用;今天,采用彩色印刷的、选用大幅照片的或是故意用手书、甚至在求职资料上胡抹乱画的应有尽有。

  一些懂得印刷品设计的人,致力于认真设计一张求职资料封面。按说,求职资料的第一页应该是求职信本身,但近年来,笔者自己就经手了许多份求职资料,其第一页是一张5 x 8 cm的照片,底下仅仅一、两行字,如:

  Dipl.-Ing. Robert Maier,Ihr Mann für den neuen Markt in China.

  有的人用幽默的方式把自己的国籍、民族通知给未来的上司,如一个中国人在封面上不用自己的照片,而轻描淡写地画了一顶草帽。

  就是求职信用纸也不能放过。一般都不用常见的80g纸,而采用至少120g、加水印的上等纸,颜色也有不用纯白的。

  原则上来说,有人事决定权的人都较为保守,所以,人事专家们一般建议求职信的外表不应过分出格,以免弄巧成拙。过于寒酸、连A4信封都舍不得用的求职者自然每每得不到响应;而采用真皮包装,或是装扮得花绿乎哨的求职信也总是被退回。

  据本人多年观察,国人求职信的趋势是过于平淡、保守,这除了文字水平本身这一难于短期内改变的因素之外,怕出丑,恐怕是重要的心理障碍之一。其实,说得夸张一点,写求职信就是为了争取到人事科长们面前“出丑”的机会。

  这里,掌握“略为与众不同”这一尺度,确实要求每一个求职者投入自己的聪明才智。

  内容:最最忌讳千篇一律

  有位朋友,大概是为了向自己的老婆证明自己求职心切,毕业后不久就写了近百封求职信,求职的目标,从科研、开发,到生产、销售,从德国到中国,各类职位,应有尽有。耐心读一读他的求职信,发现除了地址,称谓,少数几句和所求职位有关的话以外,多数求职信完全雷同。这是求职信的大忌。

  首先,谁都知道你会用计算机,人家只要看破你这种广种薄收的企图,就一定会毫不客气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上班公司的谢绝信就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打印。

  其次,人非圣贤,不可能样样精,一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求职信,一定是模棱两可,因而豪无价值。两个星期前接到一位学生物的德国女士的求职信,通篇只讲自己做过这个、学过那个,竟忘记讲她到底是想寻找什么样的一个职位,生物研究?软件开发?实习?假期打工?这样的求职信不管送到航天局还是火葬厂倒是都会得到同样的待遇;最多在公司的数据库里留下一个统计数字。

  专家们告诫说:“求职信必须经对目标公司和职位的认真考察而后写成。请先取得你未来潜在的雇主的信息,衡量你是否适合、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再动手写求职信。”

  构成:职业履历最为重要

  职业履历(Beruflicher Werdegang),简单地说,就是履历中与所求职业直接有关的那一部分进行的综合和详细说明,这是许多求职的同仁常常忽略,然而至少对于已有职业背景的求职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求职资料组成部分。

  让我们先从整个求职资料的构成谈起。

  传统的求职资料由下列三部分构成:甲、求职信(1页);乙、履历及照片(1-2页);丙、学历、证书等文件(页数不限)。近年来,则出现了新式的如下结构:A、照片封面(1页);B、求职信(1页);C、职业履历(1页);D、美国式的详细履历(页数不限);E、学历等其它文件证明(页数不限)。A,C-E装订成册,B则作为单张纸,或是与资料同时装入信封,或是夹在封面下面。

  B比较起以前甲的效用大大下降,不少B的内容仅局限于一般的礼貌。无论是甲还是B,严格地讲都不是求职资料的组成部分(所以公司退还求职资料时一般不退求职信),而这也正是甲蜕变成B的最重要原因。E和丙可以说完全相同,重要的变化是由乙到A、C、D的演变。

  A的作用上文已经阐明,在此不再累述。D的出现,反映了特别是技术、科研和市场这些对在这里的同仁们最为抢手的领域中,职业的迅速变迁。大学时学了什么学科,相对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要紧的还在于你参加过什么研讨会、训练班(去英国学过六个星期英语?);在研究机构傻坐了五年的人既然也有,你就必须一项一项地说明你那五年完成了多少科研、开发项目。美式履历常常有四、五页之多,无所不包。除了一丝不漏地记下全部学业、职业经历(插队时做过小队长?开过拖拉机?)以外,不要忘记你所获得的各类学业(全校第一?全市第一?)、职业奖等,参加学联、莱茵通信工作的同仁,也应将其完成的工作和担任的职务写入。然而,D这么长,已经带有原来丙(资料)的性质,而且履历中免不了有一大批如中、小学一类不最重要的东西,重点常常难以突出。职业履历,因此应运而生。

  职业履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回答人事方面每每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选你不选他?因此,职业履历也必须根据目标公司、职位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每次重新撰写。应招求职时,可根据招聘广告上提出的条件和你对职位的理解逐条选入你美式履历中的内容,再加以详细说明。

  例如某生物医学研究机构招聘一跨地区生物信息计算机网项目的协调人,其任务包括为各地的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及培训。一生物博士求职时的职业履历为:

  1987-1993在……大学学习生物硕士考试成绩:……

  论文题目:……

  1993-1999在X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题目:……

  工作方法:……

  博士考试成绩:……

  其它科研项目:……

  1998-2000在全德学联担任……项目协调人组织下列研讨会及讲座:……

  2001年10月赴英进修英语三星期2001-2002参加……职业训练中心计算机商业(Computerkaufmann)专业培训培训重点:计算机网络、……

  如果你负责招聘这一职员,看到这样的职业履历,你难道不愿意与求职者面谈么?

莱茵通信1996年

[ 发表评论 ]
啤酒花园
2005-02-13, 23:01
傅优
莱茵通信1991年第1期

  并不是所有的露天啤酒馆都可以被称为啤酒花园的。我在这里要说的,是那种地地道道的巴伐利亚啤酒花园,是“Bear Goadn”。严格来说,除了巴伐利亚之外,其它地方都没有啤酒花园。

  啤酒花园,顾名思义,只卖啤酒。除此之外,其它水酒概不出售。烈性酒不卖,这些酒太凶,一喝就上肝火,劳神伤身不说,越喝人的情绪越坏;果汁不卖,可乐不卖,矿泉水也不卖,喝这样东西淡而无味不说,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没有什么大的促进作用。但啤酒可不同!啤酒之所以成为啤酒的最重要原因,是它的酒性不急不缓,只要你一口口、一杯杯地喝下去,身子就会渐渐地飘将起来。古今中外的先哲们都体悟到,人真正的幸福、极乐只有在一种安逸、怡然的状态中才能达到。无节制地纵乐只是一种缺乏基本人生修养的表现。而啤酒则能把人缓缓地、舒舒服服地带入一个怡然的佳境。

  只有当外界的环境与内心里的这种情趣相协调时,我们才有可能去体验先哲们所向往的那种意境。所以,啤酒花园的格局来不得半点马虎。

  最重要的当然是啤酒,并不是所有啤酒都可以在此出售的,这里卖的啤酒一定要是刚从啤酒桶流出来的新鲜啤酒。瓶装啤酒,不管瓶子做得有多么漂亮,一概不准出售。罐装啤酒——那是崇尚麦克唐纳快餐的美国人的货色——连想都不要想!

  从酒桶里流出来的啤酒一定要用马斯杯来装。一马斯(Mass)相当于一升。啤酒就是要一升一升喝的。马斯杯有用厚玻璃做的,也有用陶瓷做的,圆桶形,带杯柄,大大方方,踏踏实实。啤酒花园里的跑堂,不论男女,都要身强力壮,客人多时,要一手揽五至六个马斯杯,那重量决不下一二十公斤。

  对于我们的女同胞来说,没资格做啤酒花园的跑堂,除了力气不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穿那种名叫丁得儿(Dirndl)的巴伐利亚民间服装,极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在啤酒花园里做女跑堂非要穿丁得儿不可,否则客人就要起来抗议。丁得儿上装一般是一件浅色的衬衣打底,外面是一深色的兜胸,下身配一敞开式的裙子。丁得儿的衬衣和开胸一般在肩下二十公分左右,特别是当啤酒小姐弯下腰来向你递酒的时候,那丰满的胸部就象那澄澄的啤酒一样,极为诱人。

  接下来就是桌椅。啤酒花园里的桌椅一定要大气派。大气派并不是说要什么豪华,正相反,越朴实越来劲儿。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的都是四、五米长,半米来宽的大长桌,长桌两边摆着同样长的板凳。桌凳的颜色许多时候是成绿色的。为什么是绿色?与绿党政治毫无关系,我想主要是与花园的基调协调吧。这些桌凳经常是有些摇摇摆摆的,所以客人坐下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左摇摇,右晃晃,发现桌凳的哪一个角不稳,然后用放在桌上的啤酒杯厚底垫去垫好桌凳角。有时一次垫得不满意,还可以再垫一两次。但一连垫四五次都垫不好,那就无奈了。对于地道的啤酒客来说,垫桌角已经从一种实在任务发展成了一种仪式。即使是桌凳稳稳的,客人坐下来之后,也要左摇、右晃、东盼、西顾、起身、垫角,再摇晃一个来回,然后才坐稳。用哲学语言来说:垫桌角这一仪式是有其特定的符号意义的,它就是说:“好了,现在开始喝了!”

  花园者,在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指一定要有花,但一定要有一棵或者几棵浓郁成荫的大树这大树还不能是随便哪一种树,这树必须是栗子树。要是栗子树的原因主要不是栗子树的宽枝大叶和它秋天迷人的金黄,而是栗子!为什么要栗子呢?要它来下酒吗?那就是外行了。在啤酒花园用来送酒的是“陪丑儿”(Brezel)——一种烤得硬硬的、稍带咸味的8字形烘饼。“陪丑儿”有时硬得象石头一样,不过据说这才叫有味儿。带壳的栗子比“陪丑儿”更硬,但在这种场合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讲了你不要不相信——用来打头的。如果你哪一天坐在啤酒花园的栗子树下,一边慢慢地喝啤酒,一边漫无边际地冥想。突然,一颗栗子掉下来打到你的头上,起了个大金包儿。那就绝了!这一打值得你细细地回味几个钟头。在这悠悠的回味中,那种飘飘怡然的境界悄然而至。落栗打头,对真正地领会喝啤酒之要道的人来说,这就是最高的加冕。当然,这种事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只会碰到一次,但就是为了这一次,栗子树就不能少。人生中大凡珍贵、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常遇,有的甚至盼了一辈子都与其无缘。而恰恰是这些东西才使生命有了盼头,有了意义。所以啤酒花园里的栗子树是少不了的。

  如果我们要求啤酒花园的格局要百分之百的地道,那么就还要一个由十几个大腹便便的乐师组成的铜管乐队。和这里卖的酒、用的杯、坐的凳子和种的树一样,啤酒花园的铜管乐队也不能是随随便便的一支乐队,而是有它的特殊风格的。其特殊之处并不在于他们演奏的都是些下里巴人(下里——民间也,巴人——巴伐利亚人)的乐曲,这种乐曲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一流至五流乐团都能演奏。其特殊之处在于全体乐师的心不在焉、索然无味的表演。我敢说,我从来没有看到其它任何一个乐团的演奏要比啤酒花园铜管乐团的演奏还要敷衍了事的。这种乐团的乐师们都特别容易口渴,刚刚才吹了两三个曲子,首席乐师就把号一放,举起放在身旁他那杯带有锡盖儿的精制瓷马斯杯,面向听众大叫一声“好!(Prost!)”,然后深饮一口。下面的听众这时显然意识到了有乐团在演奏,也举起马斯杯应到“好!”,随后各人均深饮一口。

莱茵通信1991年第1期


[ 3197 评论 ]

返回 下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