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通信2003年第4期
2004-06-26, 09:49

本期主编:吕明

网络媒体是多媒体的一种,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与旅德学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网络能使最新最快的信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让有兴趣者在公开的自由论坛上加跟贴,即兴评论是非,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还可下载文件收集资料,或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人际间的文化和科技交流。

本期拟就“网络”展开一场讨论,其专题文章篇篇都有可读性,在新老作者们的妙笔下,无论是紧扣主题,浓墨大笔,龙飞凤舞,还是含蓄偏绕,松散游离,轻描淡写,各自从独特的角度,娓娓流畅地叙述了各不相同的看法和见解,不管是宏篇巨制,还是千字短论,言之有物,言近旨远。旅德学人各自的经历不一样,性格、想法、爱好和品味不同,正是这些差异区别,才会多彩斑斓,刚柔相济;才会在字里行间闪烁智慧光芒,呈现精彩文笔。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没有一天能离得开电脑,它是网络媒体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辅助工作用具。电脑写作与稿纸写作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新老写手们走笔龙蛇,文理练达,可以看出与现实社会有关的多重画面,才情并茂的篇章鲜明隽永,生动有趣的笔触,体现出了群体旅德学人的多元思想。十多年来,《莱茵通信》这本杂志一直提供了这样一个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园地,旅德学人之间随时都可通过它进行思想的、理念的和情感的深入交流。它象蜜蜂采集鲜花,象伊卡鲁斯追寻太阳一样勤奋坚韧,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在几千旅德学生和学者所共有的“自留地”里耕耘播种,施肥浇水,驱虫防雹,辛苦的义务劳动后面,洋溢着开卷有益,掩卷有味的乐趣。

读者、作者和编者其实没有绝对的界限划分,他们也许各不相识,也许合二为一,也许三位一体。任何人都可以经历或设想出这样一组画面:夜深人静,坐到电脑前,盯住显示屏,暂时远离人世间的喧嚣,开始了心灵的对话。白天,为生存的奔忙和奔波已经劳累疲惫,只有到了此时,为编辑筹划,排版美工,加工润色而尽心竭力,废寝忘食。“为人作嫁衣裳”完成之后,自己才挤出时间潜心写作,在键盘上敲打出一个真正的自己,洞察美与丑,评论善与恶,构思和灵感来自丰富的日常积累,碰撞出的火花在脑海里形成文字,象火山熔岩般源源喷射而出,于是,一段段有血有肉的激情文字,如行云流水,跃然出现在屏幕上。

2003年仲夏夜于法兰克福
minglue@hotmail.com
http://archives.cnd.org/HXWK

编者的话
吕明 编者的话
专题:网络媒体
黄雨欣 虚拟世界里的文学
老夏 媒婆(外四则)
童日 网中帅哥美眉
田广宽 上不了网的烦恼
罗强 换脑记
白丽云 网文之闲言
黎东良 大众传媒中的暴力描写
杨小虎 虚假的世界
张力 网络媒体与文学
吴达林 互联网的挑战
学苑
张丽华 缔造者的魅力
钟珍 简谈八股文作法
李士勋 说梅或为梅伸“冤”——关于梅花的译名问题
海外生活
江岩声 三十功名尘与土
戈翔 名字的烦恼
洪莉 小荷才露尖尖角
拜罗(摄影) 荡秋千的孩子(局部)
李勇 骗人的中草药
小说
海德堡 网恋烟云
苍蝇 圣诞新娘(二)
读编往来
本刊 婚姻的围城(下期内容预告及征稿)
莱茵时尚
楚钧 百年话天鹅
羽丝(文/图) 泰国之行
木耳(文/图) 清凉一夏
──留学菜谱系列之一
廖燃 柏林电影节点评
德国电讯 网络中心(封面照片 © Deutsche Telekom AG)
钱跃君 欧洲古建筑掠影之十一



[ 1941 评论 ]
莱茵通信2003年第3期
2005-02-26, 00:38

本期主编:钱跃君

编者的话

钱跃君

编者的话

专题:欧洲社会

李士勋

德国印象速写

钱跃君

欧洲皇室的变迁

张彤

从新闻人物到新闻人物

惠如

欧洲女人与烟

老木

醉汉

阿聂

喝自来水的感想

钱跃君

欧洲历史纵横谈

程文

幸福值多少欧元?

冯建民

雪国瑞士

俞可/周晓霞

记联邦德国特莉西娅人文中学

朴康平

DOGMA,电影的另一种玩儿法

芮虎

译海拾贝——奥地利卢博米尔斯基诗选译

海外生活

老夏

罗木西

毗邻而居

羽丝

偶然

袁可志

吊麻雀文

伊苒

母亲情怀

峨客

忆母亲

编读往来

沛尔

当家做人——兼祭“六四”

莱茵时尚

阚兴云

两种文化的冲突——读《白色的玛赛女人》

莼子

逝者如斯——评史蒂芬·达尔德瑞的“时时刻刻”

经济·法律·咨询

冯建民

战略、企业、人生——漫谈现代西方的企业战略研究

钱跃君

欧洲风云 (封面摄影)

钱跃君

表现主义建筑 —— 欧洲古建筑掠影之十一 (封四)



[ 发表评论 ]

返回 下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