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2004-06-26, 09:49
作者:阚兴云
莱茵通信2003年第5期

(返回第2部分)

丝黛芳妮,护校学生,曾多次在养老院实习。她随母亲从东边过来,也才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她有着高挑的身材,俊美的脸,一双眼睛转来转去,能把人的魂勾跑。我多次叹息,像她这样的人作护理实在是浪费了身材。我曾是她的导师,所以我们之间的谈话很随便。

问:很高兴你接受我的采访。

丝黛芳妮:不知道你要问什么,东西德统一的时候我可还是个孩子呢。

问:我不问这个,我只是想听听你的感受?像你这样的美人在学校里一定是皇后了?

丝黛芳妮:你瞎说什么。其实我过得很不快乐。在护校里,我总是很难融入她们的圈子。她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谈着什么,一见到我过来就不说话了。我总是在怀疑,她们在谈论我什么。

问:你在这里没有朋友圈子吗?

丝黛芳妮:在这里要融入社会这个圈子是很难很难的。东德人、西德人的界限很明显,西德人看不起东德人,觉得他们是包袱。但东德人也很骄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果不是统一,我们根本就不会这样。我在学校里只有一个朋友,我们还算是比较谈得来。前一段时间我们还掰了,我真的不想在上这个学校了。

问:你的男朋友呢?他也是这样的感受吗?

丝黛芳妮:他比我还难。我在这里还有妈妈,如果有了不开心的事情还可以与妈妈谈。他是因为我的原因来这里的,在这里他没有一个亲人。所以,如果我们有几天假期,总是开车跑回去。

问:你想过未来吗?

丝黛芳妮:我还年轻,没有想那么多。但我相信,未来总是美好的。

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祝你学业顺利!

编者按:在德国生活十几年,我对德国人的高傲与自豪深有体会。外国人在德国是二等公民,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你身居高位,即使你事业有成,虽然你在这里纳税,甚至加入了德国籍,但是你永远拥有一张不同于德国人的脸,所以二等公民的身份也永远不会变化。德国人永远会问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回家?”

回家?说实在的,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德国对于我早已经变成了第二故乡,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还要回哪里?

一直以为这只是我们这些外国人才会碰到的问题,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使我们没有办法变成“德国”人。但却没有想到,东西德的统一使东德人也碰到了这样的问题。

不可否认,不同的社会背景在德国人身上落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可逃脱的责任。如果不是科尔政府对东德人许愿:东德将变成鲜花盛开的新德国,东德人也不会如此失望吧。如果不是科尔政府欺骗西德人:东西德统一不会让你们花钱(事实是,从东西德统一开始,每个西德的公民都要交纳8%的支援东德的建设税。),西德人也不会把东德变成包袱背起来。

十三年过去了,我不知道还要等多久东西德人之间的鸿沟能慢慢地填平。我真心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莱茵通信2003年第5期



[ 发表评论 ]
莱茵通信2003年第4期
2004-06-26, 09:49

本期主编:吕明

网络媒体是多媒体的一种,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与旅德学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网络能使最新最快的信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让有兴趣者在公开的自由论坛上加跟贴,即兴评论是非,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还可下载文件收集资料,或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人际间的文化和科技交流。

本期拟就“网络”展开一场讨论,其专题文章篇篇都有可读性,在新老作者们的妙笔下,无论是紧扣主题,浓墨大笔,龙飞凤舞,还是含蓄偏绕,松散游离,轻描淡写,各自从独特的角度,娓娓流畅地叙述了各不相同的看法和见解,不管是宏篇巨制,还是千字短论,言之有物,言近旨远。旅德学人各自的经历不一样,性格、想法、爱好和品味不同,正是这些差异区别,才会多彩斑斓,刚柔相济;才会在字里行间闪烁智慧光芒,呈现精彩文笔。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没有一天能离得开电脑,它是网络媒体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辅助工作用具。电脑写作与稿纸写作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新老写手们走笔龙蛇,文理练达,可以看出与现实社会有关的多重画面,才情并茂的篇章鲜明隽永,生动有趣的笔触,体现出了群体旅德学人的多元思想。十多年来,《莱茵通信》这本杂志一直提供了这样一个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园地,旅德学人之间随时都可通过它进行思想的、理念的和情感的深入交流。它象蜜蜂采集鲜花,象伊卡鲁斯追寻太阳一样勤奋坚韧,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在几千旅德学生和学者所共有的“自留地”里耕耘播种,施肥浇水,驱虫防雹,辛苦的义务劳动后面,洋溢着开卷有益,掩卷有味的乐趣。

读者、作者和编者其实没有绝对的界限划分,他们也许各不相识,也许合二为一,也许三位一体。任何人都可以经历或设想出这样一组画面:夜深人静,坐到电脑前,盯住显示屏,暂时远离人世间的喧嚣,开始了心灵的对话。白天,为生存的奔忙和奔波已经劳累疲惫,只有到了此时,为编辑筹划,排版美工,加工润色而尽心竭力,废寝忘食。“为人作嫁衣裳”完成之后,自己才挤出时间潜心写作,在键盘上敲打出一个真正的自己,洞察美与丑,评论善与恶,构思和灵感来自丰富的日常积累,碰撞出的火花在脑海里形成文字,象火山熔岩般源源喷射而出,于是,一段段有血有肉的激情文字,如行云流水,跃然出现在屏幕上。

2003年仲夏夜于法兰克福
minglue@hotmail.com
http://archives.cnd.org/HXWK

编者的话
吕明 编者的话
专题:网络媒体
黄雨欣 虚拟世界里的文学
老夏 媒婆(外四则)
童日 网中帅哥美眉
田广宽 上不了网的烦恼
罗强 换脑记
白丽云 网文之闲言
黎东良 大众传媒中的暴力描写
杨小虎 虚假的世界
张力 网络媒体与文学
吴达林 互联网的挑战
学苑
张丽华 缔造者的魅力
钟珍 简谈八股文作法
李士勋 说梅或为梅伸“冤”——关于梅花的译名问题
海外生活
江岩声 三十功名尘与土
戈翔 名字的烦恼
洪莉 小荷才露尖尖角
拜罗(摄影) 荡秋千的孩子(局部)
李勇 骗人的中草药
小说
海德堡 网恋烟云
苍蝇 圣诞新娘(二)
读编往来
本刊 婚姻的围城(下期内容预告及征稿)
莱茵时尚
楚钧 百年话天鹅
羽丝(文/图) 泰国之行
木耳(文/图) 清凉一夏
──留学菜谱系列之一
廖燃 柏林电影节点评
德国电讯 网络中心(封面照片 © Deutsche Telekom AG)
钱跃君 欧洲古建筑掠影之十一



[ 1941 评论 ]

返回 下一项